公司動態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 公司動態
軍民融合︱奧神新材料參加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
文章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9/5/26 13:30:04 瀏覽量:3371
2019年5月24~26日,由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全聯科技裝備業商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展覽會”在南京召開。大會以“自主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打造材料界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平臺,實現強國夢和強軍夢。
大會第二天,七個分論壇同時召開。在當前軍民融合逐漸深入的大背景下,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航天材料、金屬材料、電子材料、石墨烯材料、核材料與核設備、5G 折疊屏技術等的發展現狀如何?其在軍民兩用領域有哪些應用?各種材料在具體軍民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和難點?應從哪些方面切入促進新材料軍民融合的進程?這些重要議題均融入到了由政府和軍方有關部門、相關新材料及應用領域的權威院士、專家所作的精彩主題報告中。
分論壇中,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陳新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王玉萍,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處長縱瑞龍、原材料司干部趙云松,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干部張曙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53所總工程師魏化震、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華、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叢宗杰、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士華、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勇、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馬立國、陜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遲偉東等領導和專家應邀出席論壇。分論壇還吸引了120多位來自軍工集團及其下屬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軍民領域纖維新材料相關企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部門、產業園區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代表參與其中。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佳濱主持論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促進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軍民融合發展,軍轉民、民參軍是其兩條主線。在經濟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國家都在加快深入推進軍民融合戰略發展,如美、日軍民融合程度已達80%~90%,我國目前軍民融合程度則在30%左右,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指出,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軍民融合是難得的機遇,原因基于三方面:一是根據今年協會的春季調研情況,紡織行業民品市場不穩定,訂單下降,但走訪的光威復材和泰和新材生產經營穩中向好,不受影響,甚至可能由于美國對關鍵材料出口的限制未來構成利好;二是國家采取措施拉動經濟、拉動內需,可能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軍隊建設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三是軍品市場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市場穩定 、價格穩定、利潤穩定。如光威復材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主要源于相關業務的穩定增長。
那么,纖維新材料領域軍民怎么融合呢?對此,端小平表示,從協會層面而言,要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開好一次會,即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大會,做好一本《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薦目錄》”;二是積極與軍方溝通對接,及時掌握政策動態和需求的變化,推進合作平臺建設等相關工作的開展;三是創造更多的機會,組織國內企業去國外纖維材料領域先進的研發中心、實驗室交流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從企業層面來說,也需做好三件事:一是材料牽手,產業鏈協作,拿出完整終端產品交給軍方使用;二是積極制定標準,特別是根據指標差異和不同用途制定不同標準,打破國外設置的標準門檻;三是持續研發、開拓提升,耐心等待時機,這方面光威為我們提供了好的范例。
作為支撐國家國防實力、推動科學技術和高端制造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新材料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為爭奪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先機,世界發達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將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積極搶占新材料領域的國際競爭制高點。在此背景下,新材料的軍民融合更具有帶動和示范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纖維新材料在軍民兩用領域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如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物基聚酰胺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應用于戰略導彈發射設備、航空航天器、人造衛星、戰斗機、單兵防護等方面,不僅能提高各項器材的防御性能,還能提高單兵作戰效率等。為此,業界各相關方應抓住黨中央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契機,加快對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的探索腳步,將其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建設領域和重大項目上,實現纖維新材料在軍民間的雙向轉化、共享共用,為強國強軍做出貢獻。
在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上,來自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陜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學者聚焦碳纖維、高強聚酰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石墨烯復合纖維、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的研發與應用等情況,分享了各自在軍民兩用領域的積極探索以及在軍民深度融合戰略下協同創新發展的思考和建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在論壇上發布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產品推薦目錄(2019年度)》。
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的研發與應用---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士華

▲王士華
王士華董事長介紹了聚酰亞胺材料的概念、性能特點,分享了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甲綸Suplon纖維的性能、研發歷程、核心技術及應用領域等。聚酰亞胺材料是分子主鏈上含有酰亞胺基團的一類高分子聚合物,不同廠家生產的聚酰亞胺纖維性能也各有特點,其共性特點為耐高溫,耐溫范圍-260~260℃;耐燃燒,極限氧指數為34%~38%;高溫碳化不熔滴;耐化學性能好;耐輻照性能優異。
王士華談到,從2012到2018年,奧神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制備關鍵技術”中的干法紡絲工藝路線,啟動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的產業化開發項目,實現了100噸高強高模聚酰亞胺長絲的量產。在此期間,奧神掌握了性能優異的分子結構設計及高效合成,高粘、高均勻性合成裝置制造,干法紡絲技術,高精密熱處理纖維微結構控制技術等核心技術。
如今,奧神擁有全球首條干法紡聚酰亞胺纖維千噸級生產線,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甲綸Suplon是其產品的注冊商標。甲綸Suplon纖維主要產品(耐熱型短纖、長絲,高強型長絲)可用于特種繩纜、個體防護、電工電子、結構材料等領域,如機械結構用纜繩、船用纜繩、軍用繩纜、降落傘索 、浮空器系留纜,阻燃防刺防彈服、防彈頭盔、防切割手套,耳機線、光纖維受拉結構件、核等條件下的特種電纜護套,高強高模聚酰亞胺長絲增強復合材料可用作宇航、火箭和飛機、高鐵的結構材料,減輕重量,增加有效載荷,節省燃料動力。
無論是軍轉民還是民轉軍,其核心都需以應用需求牽引科技創新。我國的高性能纖維材料中,民用多于國防應用,需借鑒國外“軍民融合” 的成功經驗,制定適宜我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同時結合我國軍民兩用纖維向高效化、高性價比、綠色化、輕質化、系統化、標準化發展的趨勢,引領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方向,使高性能纖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應用需求牽引纖維開發,創建產學研用結合的研發系統,注重應用開發和應用服務,上下產業鏈聯合,建立系統的標準化技術體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